人物專訪——陳佳妤(Dell:Product Marketing/B2B eCommerce Marketing)


最後編輯:2020/06/06

Industry Name 電腦科技業
Interviewee 陳佳妤學姊
Jobtitle Dell:Product Marketing/B2B eCommerce Marketing
Content 陳佳妤學姊為工管系B94級畢業生,目前擔任Dell北美電子商務商業平台經理,之前管理北美商業型筆電產品,主要業務為訂定北美商業型筆電的整體行銷策略。原以為喜歡業務的他,在這幾年的磨礪下才算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也從實務的工作中不斷地嘗試與探索進而找到自己的路。 【以實踐作為尋找與驗證自我的過程】 大學畢業後,學姊在Intel的Presales部門(售前規劃顧問,支援售前的產品支援與問題分析,提供顧客建議,扮演銷售促成的角色)。在這段期間內,學姊從老闆的身上學到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以及在全英文的工作環境如何與同事以及工程師溝通及應對等等,第一份職場工作讓她有了不少的收穫。一年之後由於在Intel無法轉任更有挑戰性的職位,成功轉換跑道進入P&G擔任飛柔的品牌經理(brand manager),主要負責香港台灣飛柔產品線。 入職的第一天就飛香港,甚至任職不到兩個月就必須提出明年的行銷預算,如何讓自己從職場菜鳥蛻變成專業的經理人變成了首要的挑戰。學姊回憶這段心路歷程,提出了他的見解:「請教周遭的人絕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從他人的經驗中汲取養份,無疑是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捷徑。一旦建立起自己的專業與展現出決策能力,便是成為他人意見領袖的開始。 然而在P&G待了兩年後,一方面因為自己的性格與家庭背景影響,所以一直都有著業務夢,再加上第一份工作的部門與業務性質非常相似,所以更萌生自己想要圓夢的念頭。在P&G這樣的快速消費品產業,行銷基本上扮演如何吸引消費者的關鍵角色。鑒於之前在Intel的工作經驗,她決定重新踏回科技業也順利地取得成為IBM業務的職位。 加入IBM三個月後,學姊發現業務工作與自己之前的想像有些落差,另一方面企業文化相較於曾經待過的公司不太相同而感到不適應。 【踏上確立對管理工作的熱情之旅】 經歷了三間不同公司與三份不同職位,學姊意識到自己其實不確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在這段迷茫的歲月中,學姊決定攻讀MBA,再給自己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思考人生的下一步。 「大學時期從未想過要念MBA,畢竟已經是讀管理科系幹嘛還念管理,不過兜了一圈發現自己是真的喜歡管理這條路,於是就決定邊工作邊準備GMAT 申請學校」也順利地考取了MIT。「若你問現在的我該不該念MBA,我認為我無法給每個人肯定的答案。無論如何,攻讀MBA的日子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經驗」。學姊將這兩年的MBA視為認識自己與開拓視野的機會,藉由接觸舒適圈外的人事物,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模樣與工作性質。雖說是去念書,不過實際上在入學第一年大家就紛紛跑實習,MBA也是非常競爭的。 【出走海外的收穫——「Marketing can mean everything 」】 MBA的第一年實習,學姊順利取得了Google總公司產品行銷三個月的實習機會。開始理解到行銷「It can mean everything」,行銷可以是推廣、可以是宣傳或是訂定產品的行銷策略。 進入Google實習時,雖然整個樓層的員工職位都是產品行銷,但卻有不同的工作分配。具體而言,像是每一季發送電子郵件給全球或是發至美國廣告代理以傳遞當季內容方向是電子郵件營銷活動所負責,與委外的廠商討論google partner標誌設計以及與工程師討論標誌的架構是由網站行銷負責。 這樣的實習經驗,也讓她找到自己最接近理想的職業——Dell產品行銷經理。「在P&G的飛柔產品經理,你很像產品線上的小執行長或營運長,但在Dell這個職位裡你可以自行訂定產品的市場進入策略(Go-to-Market strategy)」。學姊也補充說明「在科技業裡,大多都是會將產品與行銷拆分,像是Google或Facebook等西岸大科技業公司的產品都是由曾經是工程師背景且有開發經驗的人負責。所以行銷執行的都是沿著產品開發期間已經訂定的進入市場策略,不過,在Dell卻是不同的方式」Dell的產品各地區能透過產品行銷,針對當地的市場與消費者作出最適合的定價與策略。 【甚麼是行銷?這才是行銷?】 「Marketing can mean everything 」學姊提到許多人把行銷想得很空洞,或是認為行銷需要花很多錢,但她認為「真正的行銷背後是定量的,好的行銷與其說花費大筆資金,不如說是數字的分析,找出數據背後的原因並尋求解決方法。一個產品的銷售情況不佳可能是通路的問題,也可能是市場萎縮。要如何找出問題所在,從量化後的數據中抽絲剝繭便顯得至關重要。」 學姊也另外提及Dell的優勢是因為其本身是直銷品牌,因此除了第三方公司的數據外,企業本身也擁有一筆資料。能夠從自身擁有的資料中挖掘出數據背後的原因,便是Dell最大的優勢。行銷不只是創意,設計、樣式與顏色等,其實背後都有由很多數據組成並透過分析找到的。學姐也補充道「分析最重要的並不是會程式語言或Excel,而是我們有沒有辦法利用工具處理並解讀數字背後的意義。」 【進Dell前的心路歷程】 學姊回憶起在Google實習與進入Dell工作的期間時提到:「在Google是靠著工程師創造產品,並用產品本身吸引消費者;然而在Dell,我卻能學到如何運用行銷手法,訂定商品價位、找出商品定位」。 在尖端的科技公司下,工程背景反而相對吃重,有時候從產品研發等生成的過程,是沒辦法看見自己的行銷策略是否有成果。相對的,科技業裡的電腦產業,已發展至一定的成熟度,產品特性面相無太大的差異,因此必須找出市場才能達到高的銷售量,「我喜歡這份工作,也相信這份工作的價值,而這也是讓我決定留在Dell的原因」 【透過Dell,一窺「行銷」的實務內容--產品經理與行銷經理的差別】 在Dell,全球產品部門(Global product group)會與工程設計師一起討論,共同創造產品與提供產品的大方向——這樣的作法給予區域產品部門很大的彈性去訂定各自地區的行銷策略。 市場策略訂定後,行銷部門主要負責設計行銷內容。換句話說,產品行銷經理可說是產品與市場的連結者,由他們去思考如何將產品價值轉換成具體訊息傳遞給消費者。最後透過業務將理念轉換為行動。 目前Dell 分為三大版圖——北美與南美、歐洲區與亞洲區(日本與中國 )。佳妤學姊為北美(加拿大與美國)商業型電腦產品經理,負責監督不同的品項的商業行電腦。並擔任訂定並規劃年度總營業額的收入,擬定市場佔有率成長的角色。去年學姊轉任北美電子商務商業平台經理,協助公司將商務業務往ecommerce轉型。 【返璞歸真,在不同嘗試中發掘自己的方向】 學姊說:「在台灣三份工作與MBA的經驗,透過時間的累積讓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找到自己的興趣」。她回想起大學期間所做過的事:籌辦70人畢業旅行、參加商業競賽以及擔任系學會活動幹部等都是學姊印象深刻的往事,而商業競賽的經驗更是她未來踏入行銷業務的契機之一,而這些似乎與職場上所從事的內容都有存在相似處,「某種程度來說,你有時候不會知道你做的事情跟未來的關係,但在決定職涯時,你是可以從目前或過去的歷程中找到線索的」。 學姊建議,從有興趣的事物挖掘背後喜歡的原因,再慢慢去設計自己的路是一種方法。但有時候學校跟實際職場也會不一樣,因此親自去嘗試是必須的。學姊也勉勵我們在畢業前五年都可以好好的去探索,工管系的好處是彈性很大,不論是往財務業、金融業亦或供應鏈管理等等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 【結語】 與學姊訪談後,我們聽到的不只是學姊對於工作的熱忱,更是在嘗試與探索之餘,不斷地思考自己。很多人對行銷很有興趣,但是行銷的面向是既廣且大的。學姊建議應該要趁著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多涉略,像是參加各種商業競賽、了解有興趣的企業以及主動詢問學長姐等等,從中瞭解自己真正興趣的領域。她最後勉勵我們「沒有不斷嘗試是很難成為全方位的行銷人才的!」,也補充到,「探索方向之餘,將基礎學科打好也是不可或缺的」。
Author 林詩軒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