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楊佳恬(Deloitte:Human Resource Senior Consultant)


最後編輯:2020/11/03

Industry Name 會計服務業
Interviewee 楊佳恬學姊
Jobtitle Deloitte:Human Resource Senior Consultant
Content 壹、學姊簡介 楊佳恬學姊畢業於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 B97 級。大學時,曾輔修社會學系,同時修習系上的人力資源模組的課程,漸漸對於「人」感興趣,研究所時在明尼蘇達大學研讀人力資源管理,便奠定了往後從事人資相關職涯的基礎,結合了興趣與工作成為了人生的志業。學姊先前在著名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Big 4)中規模最大的 Deloitte (德勤) 會計師事務所擔任 HR Senior Consultant,主要從事於管理跨國人力資源相關議題的顧問工作。很榮幸能邀請佳恬學姊一同分享大學生涯以及求職發展的寶貴經驗,提供工管系日後莘莘學子關於人資領域以及其他議題的認識。 貳、大學生活 (1) 實習經驗 近幾年來,工管系都很鼓勵學生去實習,此股風氣已在台灣商管學院蔚為潮流。在大學的時候,學姊曾到 yahoo 實習,從事網路文章的處理與寫作,雖與系上的所學相關程度較低,卻也學到了網絡文章的基礎寫作架構。在研究所的時候,為了補足人資領域經驗,學姊從事了很多非營利組織的實習,小至五、六人,大至近上千人的非營利組織,在面對未來想投入的工作前,應去思考履歷上欠缺什麼,想要得到什麼,接著便趕緊補足這一部份,以免在面試新工作時,卻缺乏相關經驗的窘境。學姊建議 :「在思考過我以後想要從事哪一類工作、要從事這類工作我要有哪些的能力後,就要往這些方面努力,如此才能在面試時利用自身故事,證明我其實是很適合非營利組織方面相關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話,很建議去實習。不一定要跟自己的領域相關,像是人資也要了解客戶相關的領域,像我們人資如果在調整員工工作薪資,就也要了解他們從事工作類別的範疇。所以不要拘束實習的領域範圍。」 (2) 輔修社會學系 學姊在大學時輔修社會系,社會系是非常注重討論的科系。在上課以及討論的過程中,學姊學到了與先前在管院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在社會系所受的思維訓練使學姊在往後在看待事情時,能從更多元的角度切入,而不再像以往只從單一觀點解讀事情,因此學姊非常建議同學多參加活動,認識不同背景的人,踏出同溫層多方交流,才能使自己的想法更為多元豐富。 訪談中學姐也曾提到她在大學時,因沒有勇氣去反抗社會的價值觀,也曾屬於從眾、不敢為自己認同的價值觀發聲的人,而在離開台灣那一年剛好發生了太陽花學運,對於沒有親眼見證新社運時代的來臨,她感到很可惜,因此研究所時,學姊在社運推動體制較台灣成熟的美國,積極參與非營利組織(NGO)的實習,不論從身心障礙者的工作權,一直到女性權益的問題,以上都帶給學姊一個踏實的感動,社會運動的扎根才開始萌芽發展。 參、研究所 學姊因輔修社會系延畢一年後即與先生前往美國。當初考量自己的興趣為人力資源,故在全美人資領域出類拔萃的明尼蘇達大學就讀研究所。明尼蘇達州在對於台灣人而言可能略顯不熟悉,但其在美國的師資條件、歷史地位尤其是對「勞工關係」領域的研究都讓明尼蘇達大學登上學姊心目中的首選。 在就讀研究所時,學姊發現一個現象 : 來就讀人資所的同學有大多數一開始並不是人資學院出身。 如有一些同學大學時就讀行銷相關科系甚至是其他領域,他們皆是在出外工作過後得知自己想要補足以及有興趣的領域為何,而選擇來明尼蘇達大學進修。在工管系的學弟妹將來可能會遇到自我方向尚不明確,猶豫是否該繼續向上攻讀。學姊建議大家勿落入兩種極端 : 一是非什麼不可。人生不是只有一個選擇是對的,不要一直執著於一個選擇而焦慮。一是完全沒有方向,人生有限,多方嘗試之後的體驗下,應問自己是否有喜歡的領域並投入,才能免於浪費寶貴歲月。 肆、在 Deloitte 的日子 (1) 主要從事業務 學姊當年畢業即進入 Deloitte,Deloitte 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主要服務內容分為會計、審計、管顧等工作,其中學姊服務於一個鮮少人知道的部門—Global Mobility。此部門主要負責規劃與協助跨國員工的外派問題,其中包含國外部門協調、各國間的法規政策配合、外派員工及其家屬之安置等。 派遣員工至國外以公司考量為主可能有不同的目標以及形式。基本而言,當公司今天要派一個員工出國,至少需負擔其原先薪資的 3 倍。通常派遣在外超過一年,公司允許出差者帶其配偶或者家人,供給其生活所需,是故所費甚鉅,所以公司必須研擬一選材方法,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去達成派調的目的。派調人才至國外的目的不外乎有三 : 一、公司為了在國外新建據點,所以要派遣有經驗的人過去。二、該國家部門無合適人才處理臨時問題。三、新技術之移轉需具經驗人員至當地教授,並培育當地未來人才。客戶若只是整理一個跨國據點的臨時問題,有可能一年內就能完成。若是要訓練當地員工,又逢當地狀況難以掌控,可能預期至少 5 年。若培育當地接班人,可能要在國外至少 3年。如前面提及長時間在國外,除了攜家帶眷,甚至需要員工移民當地。綜觀而言,必須考量員工權益方面以及客戶派調員工的用意出具建議及管理辦法。 (2) 公司文化 以工作彈性而言,因採行責任制,故不用打卡甚至能work anywhere and anytime,且提供相當優渥的福利制度,如: 員工獎勵金、職涯技能訓練講座,甚至是全薪待產假。但在令人稱羨的背後,需考量其企業文化帶來的影響,以公司的 Business Model 而言,會依據執業人員在客戶業務上(如:審計查帳、公司IPO 案件)所需時間向客戶索取公費,但考量在有限的公費下,公司管理階層故發展一套有邏輯且能最有效率達成業務之方法論予執業人員遵循。相較於想法較為創意且工作有自己個性的執業人員,或許在以方法論執行業務外,本身具能力與意願提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企劃,但在階層不如新創公司扁平的企業環境下,自我的想法可能較難以受到賞識。坦白而言,並非公司不重視人才的想法,而是在時間及公費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公司必須恪守方法論的執行。 (3) 需要具備的能力 一、細心。要處理所有派調人員很重要的人生時刻,他們因工作以及家人有相當大的壓力,安排整頓相關事項,不僅僅是薪資規劃,像是細微至聯絡搬家公司、幫他們找學校找房子等,若漏掉一項,對於他們身處國外,人生地不熟,沒有穩定安全感下,變相成為一種無力感。 二、承得住高壓。客戶可能有很多要求,導致事情做不完 (這也就是為什麼四大的忙季加班現象如此嚴重),因此必須懂得在自己也同時有壓力的情況下,承住氣應付客戶的負面情緒,耐心的以專業給予客戶回覆。 三、表達能力。說起來有點荒唐,身為一個母語非英語的人,因業務上有一部分的客戶在國外,必須仰賴 EMAIL,用第二外語書信時會更仔細且求語意清楚,電子郵件也能在解決紛爭的時候可以追溯究責。要用精簡清楚合宜的方法來表達十分重要。 最後對於人資的偏誤 : 人資不一定要 EQ 要很好,但是要對「人」有一種基本的興趣,如果對於處理人際關係很反感,不管對於人資的知識再怎麼強,也會認為這份工作對自己有沒有意義,造成工作價值感低落,因此將不適合這個領域。 (4) 遇到最困難的事 這個產業(管顧)本身的狀況,不僅限人資會有以下問題。很多人對於看似光鮮亮麗的管顧業有憧憬,但其實在面對客戶及其一些合作關係時,時常會面臨不合理的要求,這時以智慧解決不合理的處境,需要很有「藝術」。如客戶若做錯一件事情反而來飆罵的時候該如何應對,乍聽之下會覺得很無理,卻是在管顧不僅限於人資每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需要有一個很平衡的心態,以委婉的說法告知客戶,這就是藝術的一環。另一個困難的點是在業務上對於客戶的了解程度,因為很多人容易在工作上面僅注重自己的工作範疇,但是也必須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當客戶今天有不合理的要求時,必須知道委任客戶其實也面臨所在公司高層所給予的壓力,他們之間可能有很多政治過程,必須了解客戶公司內部的組織架構及權力關係,人資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考量如何處理能讓客戶去應對他的老闆,這是複雜且需要學習的事,而不是簡單地做好自己份內事務而已。 (5) 人 = 資產 ≠ 費用 當時學姊在進公司時,懷有大兒子,大家腦中便浮現玻璃天花板的效應,但美國企業會覺得這樣的偏見不是一個正常的事情,美式企業並不會把人視為一種負擔,反而會視人為一種長期資產,人並不是損益表裡面的薪資費用而已,而是這家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企業六大資本中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公司預期員工能依時間下來有所回報 (這就是會計中資產的定義)。Deloitte 當時以 16 周的全薪假加上公司保險一共休息了 24 周將近半年,其實學姊很感謝公司能有這樣的員工福利,能讓懷有大兒子的這段期間幾乎沒有壓力,日後工作銜接也很順利。 伍、對於現在學弟妹的建議 在大學時期的學習,以就職後回顧最重要的可能是企業管理。在其中有一些理論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這些理論會在工作的時候 pop up,甚至客戶以及職場也會談及這領域。但學姊認為台灣教學方式讓學生無法有效吸收管理哲學,且這門課被安排在大一,對於學生而言可能有些過早,使許多學生並不是十分重視這門課。 另一門課是組織行為,這門課對於人資管理是基礎,雖然在上課的時候偏重理論,但工管系在之後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只要會跟人群互動,就會討論到上課所提及的一些行為。希望大家不要只專注在理論,而是這些理論在實際情況下如何被應用。因為理論並不是全對,畢竟理論會有假設上的限制,考慮到那些情況下是適用的,這方面的分辨相當重要。 還有一門奠定人資重要能力的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另外也不妨修習有關策略、行銷等課程,一般人很容易陷入「人資只要懂人資就好」的迷思,例如很多人討厭會計,因絕不碰財務而跑去念人資,這是錯誤的,因為之後即使身為人資還是會跟這些會計或是財務相關人員互動。假設人資今天有一個很棒的企劃,要如何呈現 ? 這個 proposal 的 RI 是多少 ? 對於公司是否有利 ? 故學校的一些的基本課程 ( 如 : 會計、財管、策管 ) 也是人資須具備的基礎。
Author 賴星光
Back